心靈的自然寧靜 才是“真正的生活” | 2016-09-28 | 2951 |
心靈的自然寧靜 才是“真正的生活” ——讀《瓦爾登湖》有感 “物欲”、“浮躁”、“追逐”,這些詞語已經(jīng)逐漸成為了現(xiàn)代社會的代名詞,我們大多數(shù)現(xiàn)代人都被家庭、工作和各種物質(zhì)需求所因,失去了精神追求,過著物欲的生活。人們趨之若鶩的是各種物質(zhì)、欲望、名利,仿佛只有滿足了物質(zhì)上的需求,才能滿足生活所需、滿足精神所需,也就是所謂的物質(zhì)基礎決定上層建筑。然而,我們的生活不該是這樣的,除了各種物質(zhì)和欲望之外,我們還應該擁有享受自然,回歸本真的能力,美國作家梭羅就在《瓦爾登湖》一書中給出了我們這樣的答案。 《瓦爾登湖》是一本寧靜恬淡的書,亦是一本質(zhì)樸純真的書,它還是一本脫離了低級趣味追求人性中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的書。當我們放下世俗的塵囂,忘掉周遭的一切不平靜,靜靜地,靜靜地捧起這本書,細細品味,總會發(fā)現(xiàn)深埋在生活中的美與好,它會在我們的心里開滿一片一片的花兒,使我們通往那片人人向往卻無法到達的桃花源。 19世紀的上半葉,人們無限制的追逐著金錢與財富,為了獲取更多的物質(zhì)財富,為了過上更好的物質(zhì)生活而整日忙碌著。聚斂財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唯一目標,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。人們瘋狂、貪婪、過度的攫取、霸占著有限的自然資源。在開墾荒地的同時,大面積的森林也隨之流失,大機器的轟鳴聲隨處可聞,而鳥兒的歌聲卻很難尋覓。在這樣的時刻,梭羅卻可以遠離塵囂,獨居在瓦爾登湖畔,他想要在自然的安謐中尋找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(tài),尋求一種更加詩意的生活,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,春種秋收,自給自足。他與自然為友,與湖水、森林和飛鳥對話,在林中觀察動物和植物,在船上吹笛,在湖邊釣魚,晚上,在小木屋中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。他追求精神生活,關注靈魂的成長,他驕傲地宣稱:“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,與這個王國相比,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,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!彼罅_以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: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,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,非但沒有必要,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。 無疑,梭羅是幸福的,他得到了更多內(nèi)心的寧靜,他擁有著旁人無法企及的“真正的生活”。也許你會覺得,生活在湖畔,那是該多么辛苦啊,生活的一切所需都需要自己動手,不勞動者便不得食,若是在大城市中,不是輕松的多嗎?然而,在《瓦爾登湖》里,梭羅卻告訴我們,“ 最富有的時候,你的生活也是最貧窮的。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。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,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,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。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,無論衣服還是朋友。把舊的翻新,回到它們中去。萬事萬物沒有變,是我們在變。”嗯,這是一種多么清澈毫無塵世的污穢的生活態(tài)度啊,閑適恬淡到讓我覺得我曾經(jīng)的生活是多么的“不堪”,當我們?yōu)橹^的“生活”疲于奔命的時候,我們何曾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還有另外一種“生活”,而這種生活,才是“真正的生活”。 其實不止是梭羅,早在東晉時期,靖節(jié)先生就已經(jīng)過上了這樣“真正的生活”,所以在我看來,他才是最懂得發(fā)現(xiàn)生活之美的人,他才是最浪漫的人!安删諙|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、“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田園”、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”,這些詩句,愛閑靜,念善事,抱孤念,愛丘山,有猛志,不同流俗,靖節(jié)先生不是一個俗氣的人,他“性本愛丘山”,梭羅與他,不約而同。 放下《瓦爾登湖》,閉上眼睛,沉靜下來,自己仿佛到達了一個從來不曾到達過的境界,得到不曾有過的放松。睜開眼睛,我們還是要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,我們還是要去為了生活而努力奮斗。誠然,能夠做到這樣完全遵循本心,質(zhì)樸純真的人,只是少數(shù),我們只能是盡力的去接近。但若是我們有了追求自然的心,即使是不能遠離塵世的喧囂,也能得到自己內(nèi)心的平靜,不是嗎? 努力的去接近自然吧,“真正的生活”就在那里。 |
本站 | 管理員 | ||
時代,為世界而造 | 旅行隨筆 | ||
|